Get Firefox!

2006-02-11

雲深何處?

天底下的名山名水大多是文人鼓吹出來的,但鼓吹得過於響亮了就會遲早引來世俗的擁擠,把文人所吟詠的景緻和情懷擾亂,於是山水與文人原先的對應關係不見了,文人也就不再擁有此山此水。看來,這是文人難於逃脫的悲哀。

一一看過去,眼前有古人留下的詩,腳下有平整光潔的路,耳邊有此起彼伏的叫賣,輕輕便便,順順當當。在這種情況下,沒有可能以自身的文化感悟與山水構成寧靜的往返、深摯的默契,只好讓文人全都蛻脫成遊人。

摘錄自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--廬山(我是看簡體自翻為繁體,其中應有一二字出入)。近來都專注在余秋雨的文本裡,讀至此處多有感觸,不過我還是先以理性先行吧!作者如此說道其實是主觀的、偏頗的,我可以體會那種情感,似乎山水被世俗耽誤了、擱延了,世俗的擁擠擠掉了被特定族群在精神上賦予山水的意義與意向。也許失掉的是清麗高雅、是豪邁磅礡、或熱情奔放、或樸實寧靜、更也許是其他的,這一切也不打緊,重要的是那些個前人留下才情風采的休憩場所消失了,自以為是後人的人除了惋惜,剩下更多的是嘆息。
站在想要跟文化品格沾上邊的立場上,我也是抱持著同樣的態度。但無可否認的是,無論如何的情感、觀念都沒半法動搖其真真實實的“物本性”。山就是山,水也就是水,有名與否都屬於所有存在於這個空間的生物甚至是死物的;就如同任何生命或無機體也反向的屬於這個自然--余秋雨先生說是文人難於逃脫的悲哀,的確,在我看來所不可逃脫的是人類擁有複雜的思考、意識及自我存在感,於是乎背負著比地球上其他物種沉重許多的悲哀。人類,實在太進化也又太退化了(十足的開發中物種)!
我那時看到這裡時直覺想到的是: Forum 以及 Blog 。當然還有其他的,其實也該算上 BBS 一份?不管,我只回想起初期 Forum 風行時的那股氣勢、那股力道。我們是不同的,“我們”、“不同”、“獨特”、“專業”這種或多或少潛藏在心中的--說是想法也可以,形容成觀念或感覺也都沒錯--東西。在 Forum 上無論問題多寡、艱澀、僻裡都可以獲得解答,幫他人解決問題又發現自己的不足處,這樣無限的交流迴圈持續運轉,留連在“我們”專屬的世界裡,就如同文人吟詠山水,與山水對應著是一樣的。但之後如同前文敘述一般,“我們”有了平整光潔的路,有了此起彼伏的叫賣聲,當然也有了難於逃脫的悲哀。依“我們”的主觀,是世俗拖累了 Forum 本有的品格氣度,但是世俗卻因為 Forum 而受益,突然間,世俗變得沒那麼俗氣了,這樣的結果,主觀的“我們”無法判斷出好壞。 Blog 也是雷同的情形:一開始似乎都是些水平之上的人物在接觸(指的是文化、知識、專業、想法見解有較高水準之人)。我從頗早就在看 Blog 了,但遲遲都沒有開始書寫屬於自己的 Blog ,看了許多資深的 Blogger 的精闢見解也多少有些想法,但那時實在沒有自信可以對等的發表己見,覺得自己還不夠具有資格(其實現在還是)。其後由於商業的推動造就了 Blog 的普及,甚至可誇稱全民運動了。於是乎,前一篇可以看到關於社會、文化、全球的評論性文章,下一站就到了青春辣妹寫的昨日西門町半日遊等......。不好嗎?也不會,雖然講難聽的是產生頗多垃圾性的氾濫,但是 Blog 網落更加的多采多姿、四通八達,這是萬萬不可忽略的事實。
寫到這裡我邊在想, Forum 也好, Blog 也罷,這是人類知識智慧與創意的結晶,如同山水一般是萬物共享。這些習以為常的事物也非一成不變,演化的過程是漫長的,沒人看得完全程,有如時間沒有終點。我相信一種非預期性的亂數迴圈的存在;永遠都有文人的名山名水,這座山擠滿了遊人後,文士們又換到下一座去休憩;每一個自認為“我們”的群體都會有下一個揮灑的空間,不管是下一代的 Forum 也好,新型態的 Blog 也罷。
雲不深了也沒關係,因為山還是飄邈雄偉的,我們仍在山中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